专家:中国足协不务正业,关注重心应在扶持河南足球而非建业更名
跨年之际,河南建业突然官宣改名为洛阳龙门。官宣后半个小时,俱乐部投资人胡葆森亲口确认,“存续二十年零四个月之久的建业足球,已经结束了”。
正所谓一石惊起千层浪,这几天,有建业球迷组织宣布解散,也有不满的球迷剪掉球衣表示不接受新的名称,更是有比较激进的球迷到俱乐部拉横幅怒斥决策者为“叛徒”,还有让人动情的一幕,死忠球迷在俱乐部门口下跪。
2020年12月14日,中国足协在2020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专项治理工作会上发布《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》。通知规定了俱乐部名称的规范、相关要求和名称变更程序,并要求中超、中甲、中乙联赛各俱乐部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名称非企业化变更。具体变更程序为,“各俱乐部应不晚于2020年12月31日将经工商部门初步核准的拟用名称、俱乐部所有股东营业执照复印件、俱乐部股东隶属及下属企业名称、工商营业执照编号,报中国足协竞赛部审核。中国足协将不晚于2021年1月15日向各俱乐部书面反馈审核意见。最终,各俱乐部应不晚于2月28日在中国足协完成2021赛季注册手续。”
中国足协这条通知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——“自2021赛季起,对于俱乐部名称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,中国足协将不给予办理注册手续。”都说足协新政猛于虎—俱乐部名称不得不改,从长远发展看,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势在必行,也符合多数联赛发展的规律!只是中国足协这次“一刀切”的做法并不得人心,鲁能、国安、申花、建业等俱乐部一直伴随着中国职业联赛的成长,现在说没就没了,让人不得不觉得心寒,也让球迷对于中国足协的做事风格不满。
近日,国内足球专家马韧立就直言不讳地表示,中国足协有点不务正业,他们关注重心应在扶持河南足球而非建业更名上;假如改一个名字就能让中国足球突飞猛进,那么无疑是痴人说梦。现在中国足球已经被日韩等国甩开,再不卧薪尝胆、奋发图强,而把精力放在那些花架子上,未来我们与亚洲竞争对手的差距将被拉得越来越大。
原来我们的国足(成年队)不行,但青年队至少还能进入世青赛,甚至有所作为(对德国、阿根廷打得可圈可点)。碰上亚洲如泰国、约旦这样的队伍,不赢三个以上是不正常的。但看看现在,我们的青年队也沦落到成年队一样的境地,在亚洲不仅算不上二流,甚至徘徊在三流的边缘,和新加坡、菲律宾差不多,已经被缅甸、越南等国碾压。
俗话说: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。中国足协上上下下的不作为、乱作为、不务正业导致了现在中国足球羸弱不堪的局面;这么多年来,凡是一个足协主席上台,无不信誓旦旦,说要改革,要变化。但最后要么是一潭死水没点变化;要么是换汤不换药,只是形式上的改变;再要么就是乱改一气,把对的改成错的。内行不行,换个外行试试也不行。总之没有一个踏踏实实做工作的,就知道三天两头上电视,讲大道理。理论一套一套的,要成绩烂泥一栈。
总而言之,只有任用一些爱足球,真正想为足球事业干点事的人,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足球,才能挽回球迷们的心。不然,恐怕再等十年二十年也是枉然,真正受伤害的还是热爱中国足球的球迷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