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足球是一个体育话题,也是一个社会议题
中国足球不仅是一个体育话题,而且是一个社会议题。
我们能从女足身上明显感受到这种社会议题的属性。在战胜韩国女足挺进东京奥运之后,“铿锵玫瑰”刷屏社交网络。从0-2落后到2-2战平,新华社盛赞中国女足“从来不会怂”,两回合发挥出色的王霜被歌手韩红称为是“我的女神”。在微博官方发布的观赛报告中,中国女足奥预赛话题阅读量达到了36.9亿次,热搜上榜28个。赛后,吴海燕、王霜等6名女足球员走进直播间,直播观看量达到118万次。另外,不少娱乐明星、体坛明星都参加了“一句话为中国女足加油”的活动。
在这场中国足球2021年的开场大戏中,女足姑娘们的演出堪称完美,打在她们身上的聚光灯一束接一束。如果我们仔细观察,会发现这些亮光并不止于照亮体育和竞技的部分,还照亮了更多中国女足身上属于公共讨论的一部分。女足姑娘们的技术或主教练的战术并不是讨论的主流,集体情绪的表达和对个体生活的关注是讨论的焦点,比如关于王霜回国真相的猜测,关于女足球员收入和职业化的探讨等。这是中国女足作为竞技体育垂直门类和公共议题相交的部分,这些部分正在公众的视野中得到放大。
在中国女足这出开场戏之后,紧接而来的是将于4月20日打响的新赛季中超联赛。相比于两回合的奥预赛附加赛,中超联赛的持续时间更长,和球迷观众们的距离也更近,它将真正把“足球”拉回到公共讨论的视野。新赛季的中超联赛可能并不是最精彩的一年,经过一系列的“挤泡沫”操作,它已经从一道红烧肉变成一盘清爽的素什锦。但毫无疑问的是,这将是中超联赛最受关注的一个赛季。这些关注不仅落在冠军的归属、名次的排定,还落在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议题上。
可以预见的是,新赛季的中超将从球迷们的酒桌闲谈走到更加严肃的讨论场域,一些经济的、社会的观点或将成为舆论的主流。一方面,作为中性名、限薪等新政实施的首个赛季,政策为联赛带来的影响将在方方面面得到凸显。另一方面,虽然新赛季中超仍采用赛会制,但相对于上赛季来说却更加接近“联赛”,赛程更加丰富,球迷们也会久违地出现在球场内,这是体育产业进一步复苏的标志,也是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回到更日常的象征。
五轮中超过后的国足四十强赛,会将对中国足球的讨论推向高潮。国足向来不缺话题性。在即将于五月底出场的这支国家队身上,归化球员的表现、本土教练的水平都是球迷们关注的焦点。此前,范志毅已经在节目中透露过,“我看过李铁带队,你们就等着看!等着看这支国足的变化。”经过中国女足和职业联赛的铺垫,低调一年多的国足在后疫情时代的首次亮相无疑将是万众瞩目。
这不是国足离世界杯最近的一次,但或是最受关注的一次。
作为中国体育在疫情之后规模最大、级别最高的国际性赛事,四十强赛以赛会制的方式在苏州举办,将为关于中国足球的讨论提供更多超越体育竞技的视角。比如在本土举办国际性大赛的可能性,体育产业的复苏与振兴等。在公共讨论之中,四十强赛的社会议题色彩将会更加浓重,承载着人们或是情绪或是理性的表达。这些表达在考验中国足球韧性的同时,也放大了四十强赛在公共领域的声量,使得其商业价值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。
德勤刚刚发布的《中超联赛2020赛季商业价值白皮书》中显示,在以腾讯新闻为代表的资讯社交平台,有关足球的新闻累计发布数量超过50万条,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属性社交平台,有关足球的累计阅读量也超过60亿次。这些关注和讨论并不局限于体育竞技领域,也正因如此,中国足球的玩法才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,每个人、每个行业都能找到参与其中的坐标。具体到接下来的四十强赛,无论是垂直领域的深耕还是话题破圈的传播,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合适机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