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体育公司如何生存?专家解读:最重要的是这三个字
凤凰体育特约作者:张庆(体育产业专家、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)
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,对于以创造线下“体验”和“参与”机会为核心价值的体育产业来说,损失同样是不可忽视的。从目前来看,冰雪行业、体育旅游、赛事与场馆运营、健身与培训、体育用品等从业企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。
疫情何时结束决定着很多公司的命运。
以我自己的公司为例,作为一家专业的体育营销机构,我们的主要客户来自于商业企业、体育组织以及政府机构。目前除个别客户外,现有绝大部分客户大都暂停了相关体育营销或战略咨询项目的进程;而一些潜在客户的竞标等业务拓展工作也处于搁置状态。当然,数字营销等线上业务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。总体而言,作为服务型机构,我们和客户们一起共同承受着疫情所带来的生意压力。
不过公司要生存,应对突发状况的改变也势在必行。因而,在做好公司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我们已采用移动办公方式进入工作状态。业务的暂停对公司经营冲击不小,但从好的方面讲,也让公司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,我们抓紧这段“难得”的时间,做好企业运营系统优化、流程及工具模板的改进,过往案例的复盘以及未来生意机会的布局谋篇等工作。坦白说,在过往,这些“重要但不紧急”的工作,常常会被诸多显得更为“紧急”的事情所替代。而为防控疫情所带来的工作属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变化,正好给到我们去练内功的机会。
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,我也给中国的体育公司提出三个建议。
首先是一个“戒”字,“戒慌乱、戒失措、戒盲目”,是这个阶段首要的功课。
其次是要“定”。这里的“定”,不仅仅指的是“心态镇定”,相信以今日中国之力量,必能尽早打赢防疫阻击战,更指的是企业决策者要眼观大局脚踏实地,确定现阶段工作重点及下一步发力方向,心里头得特别“笃定”才行,绝不能嘴巴里说一套,实际心里在打鼓。
最后一条是“慧”,要竭尽所能,在确保企业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谋发,绝不能“听天由命”,无所作为。
最近经常有媒体问我如何看待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。坦白说,体育产业是一个很宽泛的大概念,泛泛而谈没有太多参考价值。我认为应该就一些特定行业特定项目做具体分析,重点是给出对策建议。
比如正处于停摆状态的职业赛事。CBA也好中超也罢,着眼长远处理好球员合同等现实问题是当务之急,同时也要把那些“重要但不紧急”的工作抓起来。诸如球迷社群的建立与维护,俱乐部品牌营建的规划与完善等等。
这次疫情对体育线下培训行业影响巨大。对于这些公司来说,在依靠政府政策寻求场租减免等支持外,保持并打造一只核心经营管理团队,优化治理结构和激励体系,强化培训产品的标准化提升可复制性等都是可做之举。
对于过往不太重视线上营销的机构来说,不妨化被动为主动,多多研究各类线上平台及工具的使用之道,加速完成商业应用转化工作。据我观察,很多体育企业、尤其是健身领域已经着手进行调整,做自己能做的事情。例如从事线下专业体能训练的“壹季健身”就已经开发出系列线上课程。北体传媒也邀请明星教师,联合多家媒体免费向公众推荐线上健身直播,在“不出门”对号召之下,如何在家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对于所有人都是刚性需求。
近期,有不少文章以17年前的SARS做参照,以疫情过后户外行业及在线业务等迎来大发展为依据,对今年下半年的体育产业“钱景”做了非常乐观的预判。对此,在大的趋势上我是认同的,不过要提醒留意的是,17年之后,中国经济社会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需要从业者结合自身业务更深入去分析研判。其中最核心的部分,就是考虑到诸多变化的“叠加效应”有哪些?在产品及服务方面怎样提升竞争力?因为大的趋势大家都能看的到,问题在于你的业绩能不能在疫情过后“多快好省”地成长?比如现有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程度,再比如潜在入门级用户的获取方式等等,都需要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积极思考提前行动。
这里还要指出的是,研究消费者,既需要留意到那些进阶中的可能的改变,也需要看到其中始终未变的东西。比如前一阶段有媒体报道说老牌KTV品牌“钱柜”出现关店潮,主要原因是Z世代消费者聚会以及展现自我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同样的,体育产业前途光明,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,但如果不能洞见到来自消费端的变化,那么即便置身于一个好的行业,就具体企业而言,未必能笑到最后。比如对“社群、流量和场景”之间关系的严重忽略,试图用旧思维去应对新机遇等等。此外,封闭式的思维,粗放式的经营,任性化的管理,(你没有看错,不是人性化),放到哪个行业都不好使。
“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”,这是南非已故前总统纳尔逊.曼德拉先生的名言,这句话也一直高挂在“关键之道”办公室的墙壁上。最后我想借由这句话与大家分享,体育的力量真的是远远超乎想象。体育的价值,绝不能用一两个维度做简单的衡量。除去强身健体,除去体验欢愉,体育在特殊时刻的共情力,赢得胜利的创造力,以及彼此激发与分享的生命力,更值得从业者去挖掘,去创造,去传播!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可以说是“历史性的时期”。